徐祯卿的诗词
- 徐祯卿的诗词
徐祯卿的济上作古诗意思
展开全部 1、原诗: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2、译文:两年来的秋天的佳节都是客居他乡,千里迢迢一叶扁舟停泊在济水旁。
猛然间看见金色的菊花倍加惆怅,明天家乡又到重阳节了(而我在他乡)。
3、赏析:徐祯卿此首《济上作》,风神秀朗,情韵动人。
两年客居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千里孤舟济水旁”。
头两句是动与静,远与近,大与小的比较。
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千里济水,惟独作者一人停舟江上,孤孤零零,伤感顿生。
“千里”场景之大,愈反映出“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韵悠长。
“忽见黄花倍惆怅”,作者看到岸上黄花,更感漂泊的伤感。
元关汉卿《普天乐·张生赴选》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句,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本当使人舒畅,然而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在寂寞难熬之时,忽见遍地黄花,自然而然地想起故园秋天景色,“故园明日又重阳”,真是美景伤人。
短短四句诗,景物描写不多,只是济水孤舟和黄花,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使整个景观都笼罩上惆怅的色彩。
此诗是他的佳作,明后七子王士祯对他的评价很高:“天马行空脱羁靮(di),更怜谈艺是吾师。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济上作[明]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
(1)“两年”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
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年多来客居他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
(2)相同点在所抒之情。
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不同点在抒情的方式。
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
【解析】略
唐伯虎的言情诗句
唐寅(1470—1523),晋昌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yín)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落花诗册30首日晚青丝久未梳,慵懒心事更难书,步韵六如三十首, 聊寄相思换一哭。
1 梅花料峭深寒不似春,孑孑只影趁清贫。
而今怕老偏速老,几度求神更失神。
晚梅开尽和风落,雪夜空香费精神。
我本有心伴白雪,奈何白雪不屑人。
2 梨花春行冉冉思悠悠,一夜梨花尽白头。
悔向粉蝶学烂漫,羞同柳絮比风流。
英落缤纷随风线,树影婆娑望月钩。
从来绝色多寂寞,何必胭脂枉添愁。
3 桃花人生如幻总须臾,世事纷忙终归无。
衩袜台痕曾经绿,桃花颜色已非朱。
残红也自含香骨,多情未必不丈夫。
徘徊枝下徒伤感,肠与花枝一时枯.4 红杏梅雨清明自有时,人间无物比情痴。
红杏枝头花有主,开向春风爱无私。
自在彩蝶翩翩舞,天然粉黛淡淡施。
繁华浓艳偏不要,妆点一人鬓上丝。
5 玉兰玉兰微薰艳阳中,偏将香色斗春风。
温玉素肌不及白,酡染醉颜添上红。
淡漠需防青丝老,酣然莫教酒杯空。
今宵且随花睡去,明朝一笑各西东。
6 樱花海誓山盟负玉真,死别生离岂洛神。
倾城不寿天易妒,文君易老鬓难春。
樱落满天花逐水,云霭升腾露归尘。
隔座眼波偷相对,一味相思折磨人。
7 两色芙蓉花乱鬓松舒玉枕横,云被新铺体更轻。
报柱无缘空余恨,襄王有梦不留名。
舞断柳腰销金店,歌尽莺声锦花城。
迎人无端频频笑,背人无语却盈盈。
8 紫藤紫藤攀上向初晴,也学丝罗不独生,廊外芭蕉伶仃立,水上飘萍落魄行。
书无远信听失雁,蕊合香血闻啼莺。
当时情谊徒相诉,此番心事不分明。
9 杨花满腹委屈诉拍栏,落花流水逐成团。
玉蝶随性沾香粉,杨花无意贪烂漫。
别后怜我长思量,由来谁教暂偷欢。
而今人去身不再,长夜开眼不心安。
10 镜花佛道镜花水月空,料来人人命不同;相思难眠三更起,无缘易作一声风。
扑蝶只待年方少,惜花应趁蕊正红;犹忆青丝曾绕指,万千取舍在心中。
11 栀子背海向风心如惔,情到浓时恨频添。
为掩偷笑指弦月,不教轻颦入眼帘。
今宵邂逅繁似梦,日后擦肩静如恬。
年后独种栀子树,一味馨香指上拈。
12 荷花伤心何必学子规,若归自有归来时。
花前月下千般好,别后归期日日迟。
憔悴逼人眉不展,雨润残荷叶深垂。
将身付与留更少,一片相思却为谁。
13 弃花曾几风流少年游,而今未老已成愁。
由来痴醉并非酒,自是伤春不为秋。
芙蓉帐暖珠易赠,鸳鸯织就爱难留。
人生谁能颜如昨,一世恩爱抵一丘。
14 折花凝眸有诉诉如堆,英年何必感衰颓。
烟笼云鬓觉深味,暖湿香唇试浅杯。
潜心自问随心去,世事自有世人催。
别后今宵知何往,一动相思几见回?15 品花针线双眉久不夸,君无何往妾有家。
张生取笑莺莺怨,常羡从死如丽华。
凭栏拥入听海怒,桥影依稀望月斜。
心头反复情如碾,泪迷双眼却说沙。
16 惜花人潮满目未相陪,别后伤心又几回。
辗转思量春山淡,暧昧情思锦瑟催。
从前深意...
古人酒后写的诗词
苏州诗人多,在唐宋元明清的诗词辞典中留名的就达78人;苏州诗人饮酒、咏酒者多,见诸于史书的就有30多人;这些诗人中不少被赋予与酒有关的雅号,女口“酒仙”、“酒帝”、“酒樵”、“酒尉”、“酒客”、“醉尹”、“醉傅”、“醉司马”、“醉吟先生”等等。
苏州历代留下与酒有涉的诗词文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与其他各类咏物诗文相比,堪称之最。
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超乎寻常,耐人寻味。
研究探讨苏州的诗酒文化,对于弘扬吴文化和中国民族文化,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慷慨激昂,爱国之情油然而发,更具政治色彩。
范仲淹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正,关心民生疾苦,又以生活简朴、品质高尚著称于世。
他爱喝酒也爱写酒诗词,把酒临风,忧国忧民。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体现了令人敬仰的政治风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他以酒抒情,爱国戍边和思念家乡之情。
“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公为了国泰民安,镇守边关,这是他忧国忧民的真情流露。
范公的酒诗,处处散发出酒的芳香,酒的忧愁。
顾炎武这位明末之际的思想家、学者,曾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
失败后十谒明陵,垦荒种地,不忘复兴明室。
他在《义士行》里写下了表达深邃思想内涵的诗句:“饮此一杯酒,浩然思故乡。
”他的诗句“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委婉地表达了他对故国旧主的思念和报国无路的愁苦。
范成大的朋刚旨井》中的诗句“昭光殿下起楼台,拼得山河付酒杯”也有明显的讽刺朝政的意味。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像美酒那样,千家风味,万种情调,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弥逊的酒诗“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臾杖青藤”,诗与酒、诗与画、人与酒、酒与画融为一体,造成了诗人在画外欣赏《醉翁游宴图》的艺术效果。
范成大的酒诗“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把农民送酒钱写成贴补草鞋钱,其用笔之妙,很值得回味。
“酒杯能发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写出了范成大以诗歌酒,以酒作诗,诗酒同风的创作意境。
张简的《醉樵歌》,想象奇特,感情浓烈,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
诗中写道:“月里仙人不我嗔,特令下饮洞庭春。
兴来一吸海水尽,却把珊瑚樵作薪。
”将地名洞庭巧妙地和酒名“洞庭春”联系起来,又用夸张的手法,把珊瑚当作柴火煮酒,将东海一吸而尽,把酒樵豪饮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启的酒诗曰:“我怀郁郁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前三园,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这酒诗气势豪放,大起大落,与太白的七古有些神似,可能是像太白一样凭着酒力写出来的。
高启的另一首酒诗曰:“喜得故人同待沼,拟沽春酒醉京华。
”其豪情四溢,以喜衬悲,以醉解愁,兴酣落墨,字里行间,让人有以酒酿诗,以诗唱酒的感受。
王世贞的“碧涧传僧梵,青天落酒杯”,借鉴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青天有月未几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并赋予自己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张元凯的“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是酒后神来之笔,写得极为出色。
诗人在酒酣之际,竟忘了自己是游子,而像往常一样和诗朋酒友畅饮唱和,酒澜兴尽,扶醉而归,使人有恍若在醉梦中游的感觉。
祝枝山的《春日醉卧戏效太白》,写独自饮酒的情趣:“舂日人芳壶,吹出椒兰香。
累酌无劝酬,颓然倚东床。
仙人满瑶京,处处相迎将。
携手观大鸿,高揖辞虞唐。
人生若无梦,终世无鸿荒。
”这首酒诗活脱脱地勾勒出李白的醉后梦境,让人感受到酒后的超脱之乐。
酒和诗的结合,使苏州诗人的酒、诗浑然一体,生活气息更浓,更具吴地特色。
王世贞的“紫蟹黄鸡馋杀依,醉来头脑任冬烘”,表现了苏州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主人浓浓的好客情谊,以及闲话桑麻的饮酒习俗,读起来亲切朴实,使人产生归真返朴的乐趣。
祝枝山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
他的“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表达了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消云散。
这首酒诗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
唐寅的《桃花庵歌》,是一首他生活写照的酒诗:“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开眠。
半醉半醒无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诗中充分反映了诗人傲视富贵,体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骨气。
徐祯卿的酒诗“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写的是吴江,画的东南端,是枫林、寒塘、古镇以及酒家的酒帘。
这是一首描绘苏州古镇、酒店的诗,酒中有画,画中有酒,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姑苏风味。
徐安生的“夏日浑意酷暑,堪爱酒杯棋局甲,写诗人全神贯注于“酒杯棋局”之中,自得其乐,极富有生活情趣。
文森的酒诗“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写出...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各擅长什么?
展开全部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
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
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
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
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
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
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
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
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
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
与...
周文宾 徐祯卿 谁是4大才子
关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如果做个街头调查,除了压根不知道者以外,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肯定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了。
因为自古以来小说、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
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么?答案却是否定的。
因为在历史上,真正的四大才子,应该是唐、祝、文和徐祯卿。
而且准确的说法,也不是“江南”,而是“吴中”。
因为上述四人都是苏州人。
而那个周文宾,则是子虚乌有的物事,且又被说成是杭州人氏。
这样一来,苏杭联动,江浙呼应,自然是千古风流、热闹非凡了。
但是,热闹归热闹,却远离了史实。
当然,在“戏说”、“乱说”、“胡说”满天飞的今天,与乾隆皇帝拿着折扇飞檐走壁、孟姜女和秦始皇互扇耳光、李白跟杨贵妃也“另有一腿”相比,把徐祯卿换成周文宾,实在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的了。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他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
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
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以为首要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是一位丑男。
而且他的丑,不是那种滑稽型的,比如欧阳询,长得活像个猴子,以至于大臣许敬宗在隆重庄严的太宗皇后葬礼上,见了一身丧服的欧阳询还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结果被贬官罚俸。
看来,欧阳询之丑,便是属于滑稽型的。
长孙无忌曾经写诗取笑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教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所谓“麟阁”,就是麒麟阁,本是汉朝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
唐朝改名凌烟阁。
徐祯卿则不然,他是丑得恐怖,丑得让人胆战心惊。
他在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生就一双三角眼,“双瞳烛人”,且多眼白。
这种长相的确很可怕,给人一种阴森狡诈的感觉。
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以貌寝不与”,放弃了重用的念头。
可见这位老兄的长相,实在是不敢恭维的。
就这点而言,要他去演绎风流才子的韵事佳话,显然不合格。
其实,从现有的史料看,徐祯卿虽是丑男却无劣迹,是个循规蹈矩的文人。
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的古训。
与其他三位才子终老吴中不同,徐祯卿中进士之后便留京任职。
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
”最终竟然在“前七子”中位列第三。
从此跻身主流文人之列,同多少带有些许叛逆味道的吴中文人分道扬镳。
这大概也是他被逐出“才子”之列的重要原因。
凭徐祯卿的才能,完全有资格与其他三位才子并列。
但是细辨之,在四才子中,唐、祝、文三人,都是文人兼艺术家,如唐寅、文征明的画,祝允明的字,都是各领风骚、卓有成就的。
他们尽管也能诗善文,但均不以此为“主业”。
由此看来,所谓“吴中才子”,其主要成就应该在艺术领域。
唯徐祯卿以诗名世,“为吴中诗人之冠”,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家。
就这点而言,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有着较大的差别。
这或许也是他最终被逐的一个诱因吧。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各擅长什么?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
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
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
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
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
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
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
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
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
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
明代文学家。
与唐伯虎、祝...
含有青衫的诗句
展开全部尚忆青衫陪众隽,宁期白首负明时!——陆游《书怀》绿发约略白,青衫欲成缁。
——王安石《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
——苏轼《古缠头曲》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青衫诚可脱。
——黄庭坚《次韵子瞻春菜》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辛弃疾《送湖南部曲》青衫闸转云间路,河水分流过武塘。
——王冕《过武塘》莫笑青衫穷太史,御炉曾见衮龙浮。
——陈孚《开平即事二首》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
——张籍《杂曲歌辞·伤歌行》白发银幡聊作戏,青衫竹马自成行。
——储巏《立春日》逐客青衫自多泪,伤心不用怨瑟琶。
——高启《白傅湓浦图》相看共有江州泪,湿尽青衫是此时。
——顾大典《沈少卿席上有赠》扁舟暮雨青衫薄,折苇凉风白鸟孤。
——李祯《送熊生还乡》歌入离人耳,青衫泪点多。
——马湘兰《赋得自君之出矣》青衫无贵骨,白首少相知。
——徐祯卿《用韵答伯虎》...
徐祯卿画过什么画?要图画和画名字。
《秋风辞》原文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辞》作者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今流传《悼李夫人赋》。
明人王世贞以为,其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艺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诗作,《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也“壮丽鸿奇”(徐祯卿《谈艺录》),为诗论家所推崇。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
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
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小学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zmzxxx.com/shiku/2024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诗词知识
热门诗词大全
- 徐祯卿的诗词
- 徐祯卿的济上作古诗意思
- 徐玉向 香港诗词
- 徐有贞诗词 如何评价徐有贞 知乎
- 徐战前诗词
- 徐志摩雨中思念经典诗句
- 徐志摩诗词落叶 徐志摩的散文 落
- 徐志摩诗歌鉴赏
- 徐志摩的诗道一声珍重 徐志摩道
- 徐志摩的诗词有哪些
热门诗文赏析
- 需要周杰伦所有中国风歌词和古诗
- 需要一首关于温暖相伴的诗词 或
- 徐霞客诗词 徐霞客诗词大全
- 徐霞客用哪句诗来赞颂黄山的
- 徐霞客所有的诗都有哪些?
- 徐霞客写的诗词江郎山
- 徐阶的诗词
- 徐闻诗词
- 徐闻 腌粉 诗词
- 徐锡麟诗词选
热门汉字语赏析
- 须臾二字在后面的诗词
- 须浮鸥诗词 须浮鸥
- 须字开头的诗词 非字开头的诗句
- 需要形容美人的诗句。
- 需要形容美人的诗句
- 需要大量描写荷塘的诗词。
- 需要大量描写荷塘的诗词
- 需要冷静的诗词
- 需要关于富春江的诗词
- 需要人理解的诗词
热门汉字赏析
- 齐鲁美女诗词 关于美女大海沙滩
- 齐鲁少年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
- 齐鲁大地儿女奋斗的诗词
- 齐自石诗词 齐白石诗词大库
- 齐相聚诗词 关于相聚的诗词
- 齐白石诗词
- 齐白石的诗词
- 齐烟九点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 齐成语有哪些
- 齐己诗词集